賣多士的士多

« toastore » – 葉鈞頌 Maurice Yip | 地理學研究者 Geographer

Tag: 明報觀點

讓我們把空間公義帶進公共討論

不少人以為地理學只是辨認石頭、觀測天氣,卻忽略了地理學是一門研究空間的學問,更遑論了解到地理學在過去半個世紀如同其他社會科學學科一樣,經歷過翻天覆地的批判轉向。

土地大辯論的六大謬誤(下)

上一篇文章我們試圖討論當前是否市場主導城市發展、房屋問題是否僅是基層問題的迷思。我們指出政府一直主導城市發展,讓發展商從中獲益,而房屋問題更擴散成為社會各階層都面對的城市問題。為阻止城市繼續下流,我們需要突破以下3點謬誤。

土地大辯論的六大謬誤(上)

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將在月底告終。過去一段時間我們聽到社會上不同觀點和意見,也參與過公開論壇和閉門會議。我們留意到社會對土地大辯論存在一些值得仔細探討的觀點,希望能藉此文與各位讀者討論。

突破議程 改造城市:土地大辯論的盲點

隨着諮詢文件在上周四公開派發,政府悉心安排的土地大辯論便正式展開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擬備的諮詢文件試圖從市民日常生活出發,以「貴、細、擠」來說明市民的「居住苦况」,再隨即將之歸咎於土地供應嚴重短缺。專責小組甚至認為當初說的1200公頃覓地目標也不足以滿足土地需求,故香港需要開發更多土地、建立土地儲備、增加發展密度等。

遊樂場地契政策倒行逆施

歷經數年,政府日前終於公布私人遊樂場地契約政策的檢討結果。政府在記者會開始時形容社會有不同聲音:一方面引述部分支持政策的意見,強調這些場地有不同程度社會貢獻,又有悠長歷史,故有必要保留場地;另一方面稱公眾質疑政府收取象徵式地價是「慷慨」之舉,又稱公眾批評這些場地對外開放時數偏低。理所當然地,政策修訂就是收取高一點的地價,及擴闊一下設施使用權。

私人遊樂場地契約政策的謀算 從解密檔案解構土地政治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下周六(1月27日)再開會,估計將論及私人遊樂場地能否作為土地選項之一。雖然近年輿論屢次質疑,獲優惠批地的私人體育會用地只有少數人可享用,符合公眾利益與否成疑,並建議即使不一定全數用來建屋,也可以考慮應否把這些用地發展成公共休憩及體育用地,不過政府卻多次迴避檢討私人遊樂場地契約政策。2013年審計報告建議政府盡快檢討此政策,政府也承諾多個部門會協助民政事務局檢討政策;時任發展局長陳茂波面對新界東北發展爭議,亦聲言將檢討佔地170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的土地用途。不過4年過後,民政事務局長劉江華上月表示由於政策比較複雜,故有關檢討仍在進行。其間政府卻無聲無息地與部分會所續約,例如在2015年與佔地130公頃的清水灣鄉村俱樂部續約至2027年。

以土地政策包裝二度剝削:公私營合作的盤算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進行過6次會議,至今討論了12個土地供應選項中的10個。正如所料,小組與政府口徑一致,除了填海和開發郊野公園之外,也傾向以所謂公私營合作模式來開發發展商的「囤地」,將「二度剝削」過程常態化(註1),更試圖推卸提供公營房屋的部分責任予發展商。

正視優惠土地上牟利 政府和慈善團體應做補贖

早前審計署報告批評政府對多幅批予慈善團體的優惠土地缺乏監管,涉嫌違反土契的酒店及餐廳等牟利設施營運多年。報告一出即烽煙四起。地政總署到立法會的回應,口徑竟與數年前說法一致,仍表示部分個案因地契未有清楚界定「hostel」(旅舍)及「hotel」(酒店)而沒違契。

Back to top css.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