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多士的士多

« toastore » – 葉鈞頌 Maurice Yip | 地理學研究者 Geographer

誰在城市生活?

Maurice Yip 葉鈞頌

上周偶然在iPad打開App Store見到從小就聽過、但從未玩過的SimCity,於是下載了。

遊戲是讓玩家當一個市長,負責規劃及建設城市。遊戲設計體現了很美國的城市特徵。場景設定在郊區,位處公路旁的一大片平地,遊戲開始時平地上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連接公路的汽車出入口:這是很典型的現代城市,以汽車為中心。

在城市什麼都未有時,市長要先建造為汽車而設的道路,然後要用一筆來源不明的起始資本來投資基建,為城市供水供電、提供排污設施,再興建一兩家工廠,以及劃定幾個住宅區,人口隨之遷入。

由於市內沒有什麼工作機會,市民每天利用汽車通勤到大城市。這是很美國的suburbanisation,城市精英和專業人士搬到suburbs居住,工作才回到內城區(題外話,上月Antipode有篇有趣的論文討論到底今時今日內城區指的是什麼)。

作為市長的玩家不單會見證一個suburb的發展過程,更要在規劃上滿足市民需要,例如當城市達到一定人口,要提供公園;消防局的服務範圍亦要覆蓋到居住區。市民會因為住處附近有公園而感愉悅,附近有消防局而感安全,若附近有發電廠等高污染設施便抗議NIMBY,市長就要適當應對,讓市民保持開心。現代城市規劃重視的Zoning和規劃準則都融入到遊戲中。

讓市民幸福是很重要的。若市民不開心,有權交少點稅;遺憾地,這在現實不會發生。市長(即是我)很重視稅收,因為沒稅收就不能繼續發展城市(雖然稅收微薄)。不過,賺取公帑收入還可以靠與其他城市的貿易(但賺得少),而最高的公帑收益來自投資房地產建設。

不過,玩着玩着,等級一直升,我突然思考一道很關鍵的問題:在我的城市生活的市民,是什麼人?遊戲中,市民是量化的,為了達到遊戲的里程碑,我要讓人口數字增加,讓市民的快樂指數增加,避免他們搬離城市。但市民過着怎樣的生活,心中渴求什麼,有什麼困難和願景,我都全不知曉。

在遊戲中,這些問題都不重要,因為作為市長,我只要讓城市繼續運作發展。同時,作為市長也無暇理會市民的城市生活,因為我要跟隨遊戲設定的議程走。

誠然,模擬城市肯定是簡化了城市規劃,但現代強調專業和技術的城市規劃又何嘗不是簡化了城市?David Harvey在其批判地理學的經典著作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中寫道:He [Planner] coloured the parcel red or green on his planning map according to his own intuitive evaluation of the design of the spatial form and his rough assess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as he conceived them (provided, of course, that his decision was not solely determined by the balance of political pressures).

今日玩到Level 10,要我擴張城市範圍,開闢土地。但為何開闢土地?我未及細想。明明圖中所見城市內還有很多土地。是因為城市市民住得貴、細、擠?抑或背後有着什麼隱藏議程?解答這問題的話,就要放下遊戲,回去埋首論文了。

BTW,回應土地大辯論的文章,明天見於明報

Share this:

Tags:
Back to top css.php